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沙坡头区围绕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图为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南长滩村梨花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奋力谱写沙坡头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坚定不移抓产业 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力求更大突破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加快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产业转型升级。沙坡头区以“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为重点,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紧跟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质、新型工业强区、现代服务业扩容、投资消费升级“四项行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基础。紧紧围绕苹果、设施蔬菜、奶(肉)牛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大道路、水网、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香山兴仁片区生态修复及灌区供水、日光温室维修改造等一批基础提升改造工程,不断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根基。加快出台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探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谋划实施国家级苹果示范园区、光明年产2万吨婴幼儿奶粉和日产2000吨液态奶生产线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横向调优结构、纵向延长链条,加快构建“优产、优加、优销”三优联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成熟灌区耕作区、南部台地种养区、旱塬盆地示范区、依山涉沙创新区,持续擦亮“有机富硒苹果之乡”“有机富硒蔬菜之乡”“黄金奶源之乡”金字招牌。
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突破。坚持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沙坡头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抢抓国家支持宁夏建设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机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推进上海赫峰智能板材、嘉旭穆和储能电站、国电投异质结电池组件等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全力做好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落地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新型材料集群、“风水光储一体化”的新能源集群和国家沙漠光伏基地。
以拓宽现代服务业为关键。巩固拓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快枣林溪宿、北斗有机农场等项目,打造何滩村、莫楼村、鸣钟村等一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做活做亮“5A级沙坡头”“黄河宿集”等文旅品牌,加快构建“一核两带四区”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打响“沙漠水城·星星故乡”特色文旅品牌。持续办好非遗购物节、大漠黄河文化旅游节等节事活动,加快推进摩尔万达综合商贸服务中心、鼓楼商业综合体服务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一体推进乡村旅游、街区商业、现代物流、养老托幼等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服务产业体系。
全心全意办实事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力求更大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沙坡头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心用情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促发展。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共同富裕战略,力争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8%以上,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持续优化“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培育一批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以产业振兴带动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示范点,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建设步伐。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夯基础。坚持“一村一韵”,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快补齐水路气电讯等基础设施短板,培育发展迎水桥全域旅游示范镇、兴仁交通商贸中心镇等一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一体推进老旧小区、城边村、城中村改造,持续完善广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造一批高标准小微公园,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文化、有个性的城市景观,优化城市功能,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强保障。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热点问题,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推进沙坡区人民医院迁建等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办好10件重点民生实事,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力争做到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切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坚持不懈强治理 在共建共治共享上力求更大突破
社会治理是“中国之治”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沙坡头区坚持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着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优化“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扎实推进“雪亮工程”,横向构建共治联合体,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统筹抓好“七大领域”治理,不断完善“四治融合”治理体系,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大力实施治软弱、治贫穷、治散乱“良政三治”行动,积极推广镇罗镇乡村治理中心模式,打造乡村治理样板镇8个、样板村40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初信初访办结率达到95%、信访工作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加快推进基层综治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和融合,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着力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等制度,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强化遗留问题解决,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全民反诈、早婚早育社会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持续推进平安沙坡头区建设。加大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各类灾害预警监测,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持之以恒转作风 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力求更大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沙坡头区始终牢记“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殷殷嘱托,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加强组织建设强根基。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行动,巩固拓展“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成果,统筹推进二届区委巡察、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等工作,持续调整优化村(社区)“两委”班子,力争把“好人”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培养成“当家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加强作风建设提效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自治区“八条禁令”,深化“四风”纠治,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让新风正气在沙坡头区蔚然成风。牢固树立“大抓基层、一线工作”鲜明导向,引导沙坡头区各级领导干部在强学习、勤走访、深调研方面下功夫、出实招,推动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切实以作风大转变推动工作效能大提升。
加强廉政建设正风纪。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坚持挺纪在前,全面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探索运用“大数据”监督,协同深化“四项监督”,持续深化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医疗卫生等领域专项整治,大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营造崇廉反腐、风清气正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何青芳